提到鹽田,首先想必會想到台南的七股鹽田。但鹽田的始祖卻不是大家耳熟的七股鹽田,而是位於台南市北門區的「井仔腳瓦盤鹽田」

既然來到台灣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。就要來了解一下「井仔腳瓦盤鹽田」的歷史吧:
「井仔腳瓦盤鹽田」是北門的第一座鹽田,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。原為清領時期的瀨東鹽場。
原稱為「瀨東場」的井仔腳瓦盤鹽田原來設於鳳山縣大林蒲,後遭洪水淹沒,遷移到台南佳里的外渡頭附近。
至清嘉慶23年(西元1818年)再遭水患肆虐,1818年遷此至今未再移位,是北門鹽場的第一口鹽田,也是台灣最古老的現址鹽田,至今有180多年歷史。(以上資料引自交通部觀光局嘉雲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)。

↓位於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旁的小鹽村。雖不如七股鹽山那麼有名,但為台灣最古老鹽田的「井仔腳瓦盤鹽田」,少了過度包裝的氣息,多了純樸的感受。
來到這的旅人們,不知是否有著和我一樣的疑問~為何稱為「井仔腳」呢。運用強大的谷歌大神得知,原來~這裡原是荒蕪的海灘,因在沙灘中有一小沙丘,沙丘旁有地下水湧出形成井的樣子,因而得名「井仔腳」。


↓而井仔腳鹽田所使用的曬鹽方式為「瓦盤鹽田 」。
所謂「瓦盤鹽田 」是早期鹽民為避免粗鹽和土壤相黏,將破裂的瓦盤碎片以人工拼貼手法,鋪設在鹽田結晶池上,和泥土隔離,方便採收為更潔淨的粗鹽,池面的馬賽克型式成為鹽鄉獨特的人文景觀。

↓此行看到一專業的攝影團隊,閒聊之後得知攝影大哥們正專注拍攝鹽田紀錄片。
攝影大哥還熱情的叫我們下來體驗曬鹽和挑鹽的樂趣,實際體驗後可以深刻了解製鹽的辛苦了,鹽水重量超乎我的預期~好重阿!!



↓走在鹽田旁的古厝小路中,似乎可以感受到前人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辛勞。辛苦卻純樸的簡單純樸生活。





↓而在鹽村一角落,發現一傳統三合院利用枯木與浮筒精心裝飾著。而古厝上寫著:「井仔腳ㄟ厝」。
原來這是一間可供旅人們住宿的民宿。有興趣深入體驗鹽村生活的旅人們,可以到「井仔腳ㄟ厝」Facebook詢問相關問題



↓突然發現在這傳統的鹽村旁,有著如童話般的建築,形成有點不搭嘎的畫面。原以為是販賣部,結果~~這是一間廁所。


↓這才是販賣部,賣著用鹽製的相關飾品~例如生日彩鹽,將鹽染色來代表每月壽星的幸運色彩,前往時也去找出你的幸運彩鹽吧。

↓而攝影同好們來井仔腳必拍的景色就是~井仔腳的夕陽,因為鹽田附近空曠靠海邊,沒什高的遮蔽物,落日搭配著潔白一推推的瓦盤鹽田,形成的獨特專屬井仔腳景色。
但此行看照片就知道,當天是陰天所以夕陽鹽田只能殘念了!!


↓鹽田旁發現了一引海水用水車,要連續踩踏還真有點難度。前來時一定也要體驗看看,蠻好玩的。

↓走了一趟井仔腳瓦盤鹽田讓我感受到,看似隨手可得稀鬆平常的鹽,其形成卻是運用了前人智慧與勞力而成。
台灣鹽業雖已沒落,但前人辛勞與智慧的累積卻繼續存在台灣這片土地的人們心中。



【youtube訂閱】若想追蹤更多相關與好玩的影片,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喔,謝謝!!
【井仔腳瓦盤鹽田相關資訊】
- 地址:台南市北門區井仔腳興安宮旁。
- 電話:(06)786-1629
- 交通:
- 西部濱海快速公路/台61線下【北門交流道】→往台17線前進→台17線右轉→171縣道右轉→第1個路口左轉走南15鄉道→南10鄉道右轉→井仔腳瓦盤鹽田。
- 南下:新營交流道→鹽水→台19→學甲→縣174→台17→南16 →井仔腳瓦盤鹽田。
- 北上:麻豆交流道→縣171→學甲→縣174→台17→南16 →井仔腳瓦盤鹽田。
- 大台南公車(藍線)。
- 從台南市火車站圓環旁搭乘興南客運佳里→往北門(南鯤鯓線) 時程約80分。
- 門票:免費。
- 停車位置:興安宮前廣場與路邊皆可停車。
- 開放時間:全天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